你好,我们发现你的浏览器版本较低,可能会影响到发布案例和文章,建议使用最新版本Chrome。
16号住宅,46㎡老破小改造,隐匿于城市中的“乌托邦”
户型
1室
面积
46㎡
花费
40万元
位置
江苏,南京
说在前面
第一次来看房子,我就喜欢上了这里。80年代的老破小,当年是林化所的职工住宅。几十年过去了,人来人往,有人搬走了,也有人搬进来。现在剩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在附近上学的孩子。从林化所的大门进来,要一直走上坡路,这里的地势偏高,呈阶梯状,所以这里面的房子虽然都不高,但每一栋的高度因为地势的原因错落有致。房子虽然有点老,但是周边的自然植被却很有生命力。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坡道要走,一边是野生的植物公园,一边是健身活动公园。房子在坡道尽头的最里面,仅挨着红砖围墙。
房子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林化所的物业人员介绍,当初其他楼都建好后发现这里还有一小块空地,正好当时分配的职工宿舍楼不够用,于是就利用和林业大学围墙的夹角又挤出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子位于一层,被紧靠的围墙分割出前后两个院子。北边的院子在这栋楼建成后不久由第一任房主又独立加盖了一间,只能从外面的通道进入。
户型图
▲ 区位图
▲周边环境
▲ 原始平面图
▲ 改造前厨房与卧室: 1、由于80年代早期的建造,房屋普遍都是小面宽、大进深的长方形户型,结构以当时的生活习惯划分为较为局限的空间,采光面积小,内部光照不均匀,厨房、卫生间、卧室、会客等空间均按简易功能所设定面积和关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2、尤其是房屋中部,是一个无自然采光的小方厅,封闭又昏暗,作为卧室使用,从厨房走到客厅需要经过卧室才能到达。 3、无法满足书房、办公等功能的需求,同时缺乏舒适性。
▲ 改造前客厅与南院
▲ 改造前杂物间以及北院
▲ 改造后的平面布置图: 在原有空间结构中,我们重新梳理空间功能,从内部客厅区域墙壁打开一扇极窄门洞,实现各空间完全贯通。经过对原始户型以及生活需求的深入探索与研究,最终厘定了各区域功能方案,通过调整尺度、开口设计、材料的选择来消除室内与室外的边界,实现人、住宅与自然的融合。 1、将原卧室区域,设定为集合家务、储藏、办公、餐厅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恢复原始窗洞、门洞的尺度,不设置任何的阻隔,让空气和阳光穿透整个空间,实现自然元素引入的最大化。将功能区域分别置于两侧,中间形成一处自然的通道。 2、将客厅置于最南端,这里承载诸多功能:会客、休闲娱乐以及临时客房使用,因为空间的开放性,还可依据我们的生活机能另作灵活运用。重新设计了两侧的窗洞开口尺度,形成独特的自然框景,坐在家中便可感受到风霜雨雪、四季变换。由于面宽较窄,没有选择成品沙发,而是沿着三角区域置入一段L型的平台,实现坐、卧、通道的功能。 3、卧室区域则设置在通过“窄”门进入,联通外部的北院,“窄”门只可允许一人通过,并通过踏上老旧的实木烧火墩子、抬高的地台,再由两节木质踏步下去,让人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进入的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 概念草图
玄关
▲ 南院入户 一层的房子内部地坪都是要比外面高出一些的,因此就会产生入户的高低差,也随之形成台阶。南边客厅进入到院子的台阶原始只有300mm的踏面深度,入户开门停留的缓冲空间很小。于是将踏步的尺寸加大,变成了平台,没事的时候很喜欢搬个小板凳坐在这里发发呆或者陪狗狗玩耍。
客厅
▲ 从客厅看餐厅方向 46平米的室内空间需要同时承载工作和生活的功能。显然院子里独立的那间作为卧室来使用是最合适的了,一动一静互不干扰。只是需要从外面的通道先进入院子里然后才能进入卧室。这种情境和我小时候的居住情况很相似,厨房和主屋都是独立的两栋,中间是露天的院子,没有可以避雨的连廊,下雨天只能打伞进出。因此,在保留外部通道的同时还是希望能从内部空间将它们也连通起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新开一个门洞,但是新开的门洞如何确保卧室的私密性呢?为了让空间赢得更多的通透感和视觉上的延伸,权衡再三,最后选定在南边院子入户门的对角线位置开设一个宽度仅有650mm的门洞。
▲ 新开的门洞位于客厅和卧室的对角线上 新开的门洞选择在客厅和卧室的对角线上,不仅在视觉上放大了空间,也确保了私密性,不用顾忌“外人的目光”了。这个尺度相对常规卧室门洞来说要小很多,但是这种窄窄的尺度反而会让人在心理上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秘密小通道吧,有洞无门也无妨。在客厅和卧室的夹角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天井,原先由于窗户的开口尺度都偏小,直接影响了室内的采光,内部空间显得很闭塞。因此,围绕着天井把两侧的窗户开口尺度作了新的调整,希望这个三角区的天井能吸纳更多的阳光进来。
▲ 透过门洞看向卧室方向 关于天井上方,工人师傅多次建议我直接封块玻璃,不影响采光又能防止日后雨雪和落叶的困扰,平时维护还要从窗户爬进去。但我内心却很渴望风霜雨雪能够进来,虽然有时候会恼人,但一场场落下来,真切的提醒着时间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和家人的老去,人生关键的记忆点和自然的节拍相合。
▲客厅和卧室之间的L型台子 客厅和卧室之间的门洞打开后发现有180mm的落差。围绕天井两侧设置了一个L型的台子,上面可以坐人,下面用于收纳,同时也是客厅进入卧室的通道。去年领养了一只狗,取名为“谷里”,也是这个屋子里的一名成员。寻找家里最舒适的角落这件事,猫和狗最擅长了,人比不上。谷里喜欢平时躺在这二段平台上睡觉或者眺望天空,跟人一样,可能更向往外面的自由世界。
▲ 看向三角形天井
▲ 看向三角形天井 在房间与房间之间创造出让风与光流动、人也能轻快通行的区域,让空间变得张弛有度。
▲ 看向窗外斑驳的墙体和绿植
▲ 光线通过洞口传递到到中间区域
▲ 内外空间一览
▲ 站在台子上看向客厅 客厅没有放置成品沙发,小空间对于成品家具是不太友好的,因此除了工人现场制作的活动长凳外其他都是可移动的椅凳,可根据实际使用灵活变换。长凳必要的时候可以搬到中间作为茶几来使用,平时觉得占地方可以放在窗边。
▲天井利于室内采光 原建筑是砖混结构,墙体改动的可操作性太小。内部之前的门窗被全部拆除后只是保留了原有的开口,厨房、天井和客厅的光线通过这些洞口传递到到中间区域。
▲天井下来的阳光洒落在室内
餐厅
▲餐厅&办公 餐厅和办公区功能合二为一,餐桌设置在原先两个正对门洞过道的正中间,打破原先平铺直叙的动线,即便一侧是贴墙放置,由于两侧都面对开敞的门洞,视觉上都能获得很大的延伸。
▲餐厅&办公 一组4.6米长的书架同时满足办公、水吧、储藏以及洗衣机的摆放。为了避免通长到顶的书架会给空间带来压迫感,因此舍弃了背板。
卧室
▲站在台子上看向卧室 卧室的布局,对调了之前门和窗的位置,这样天井和窗户相对,同时打开的话能更好的满足屋子日常的通风。将地台设置在靠院子墙体的窗户下,上面放置一张床垫,这样躺在床上眼睛的视觉中心也正好对着天井,不管是有月光的夜晚还是雨雪天的夜晚,都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
▲卧室一览 卧室的床以地台结合床垫的形式呈现,三面围合,很有安全感,只有床尾是开放的,正对着天井。为了避免三面包裹会产生压抑感,侧面衣柜上方故而留一段喘息的空间。
▲地台仅靠窗边 在衣柜内侧掏出一块壁龛区域作为床头柜使用,将开关、插座面板设置在此处。
▲从床头看向天井 第三段台阶是木匠师傅现场制作的踏步,希望三段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台阶通过上下之间能带来游览式的居住体验。
▲靠在台子边的可移动踏步#台阶#壁灯
▲从卧室看向北边院子 卧室和院子同样也存在高低落差,当时施工剩下的多孔红砖正好派上了用场,随手搭了几块发现和整体环境还挺契合,就这样形成了进入卧室的落尘台阶。院子里的台阶上面是菜园子,下面是灰色的石子地面。好友造访,可以就地取材,或是举办一个小型的篝火派对。#卧室#院子#开放式衣柜
厨房
▲厨房 由于原始户型受限,厨房同时是入户、通往卫生间和进出办公区域的中转空间。因此要在满足厨房基本功能的同时过道必须要通畅。需要对橱柜的尺度做适当调整,几番验证后觉得520mm的深度较为合适。厨房用品的收纳讲究的是使用时的便利,因此下方柜体尽量都做到开放,利用墙面通过五金挂件把道具都挂起来收纳,不至于占用了台面的空间。#半开放式厨房#不锈钢台面
▲厨房窗户 厨房的窗户虽然离红砖围墙很近,但是有了绿植后,每天推开窗户,做饭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自然的亲切。享受在厨房烹饪时热油飞溅、煮沸溢出、调料爆洒的每一个小意外,我觉得那是一种在茶米油盐里挥洒的烟火气。
卫生间
▲卫生间 在该住宅中,我们也保留了很多原始的元素,譬如入口处的不经修饰的墙面、卫生间裸露的用锡纸包裹的水管以及院落内风化剥蚀的红墙等,就让它们呈现一种自然的、未完成的状态,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感受到一种过去与现在甚至未来之间的联结。或许现在每天会有从窗户吹进来的落叶、会发现各种小虫子,以及狗狗从院子向室内奔跑带进来的尘土,不过这些都是可感受到的真实的生活,不是么?#卫生间
细部材料
▲现场沟通木作
▲现场制作窗框
▲窗户细部 家具材料选择的是桦木海洋板,板材本身具有防水耐候的功能。因为有出挑的屋檐,门窗同样是请木匠师傅现场制作。板材表面只是让师傅们轻微的打磨一下即可,希望在上完木蜡油之后还是能清晰的触摸到木材的纹理。木材的颜色也会随着环境同步变化,我希望房子和人都能“自然老去”。#窗户
▲窗户细部 改造后的16号住宅算不上精致,但在这里居住下来一点也不觉得乏味。高高的围墙并没有锁住它,反而让我们在这里获得了更多的自在。
问答
装修过程花了多长时间?
设计时间大约2个月,整个施工时间大约4个月。
说说是什么给了你灵感,打造出现在这个作品的?
一直很喜欢柯布西耶为自己设计的13平米的小木屋,外形极不起眼。这是他最简洁纯粹的设计理念与生活方式的表达,和对于最小居住空间的生活实验。当建筑专注于简单、有力、无形的东西时,通常也是建筑最专注于本身和自然的时候。这也是我们最想在这套作品里面想表达的。
你对这套作品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虽然室内面积比较局限,只有46个平方,但是通过对原始场地的研究以及自身的需求出发,顺势而为,通过开口以及台阶打造出游览式的动线,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采光的问题,让室内外的关系更为亲近。
对平面布局做了哪些优化改动,为什么?
因为原始空间功能单元独立,南北狭长。导致每个空间不但闭塞,而且采光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将之前独立的空间全部打开后,空间获得了解放,视觉的延伸不会让你察觉到这是个46平米的小房子。通往卧室的门洞打开后依然能确保动静分区,互不干扰。
回头再看这套房子,设计当中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80年代的老房子基本都是砖混结构,内部的墙体很难改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厨卫空间。
创建于  01.20
声明:本页所有文字与图片禁止以非好好住旗下之产品形态转载或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