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们发现你的浏览器版本较低,可能会影响到发布案例和文章,建议使用最新版本Chrome。
双洄游+全屋收纳,入住6年更好看更好用
户型
3室
面积
100㎡
花费
40万元
位置
上海,杨浦区
说在前面
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居住案例:一.这是设计师的家。屋主是我的工作搭档盐大龙,他原本是建筑设计师,后来转型做室内设计;二.这个家已经住了6年,这是第一次发布完整案例,在图文案例里,我特意穿插了6年前和6年后的图片对比,经过时间磨砺的家证明,好的设计会让居住者越住越喜欢,越住越欢喜。
户型图
原始户型是上海2000年左右比较典型的商品房格局,得房率高,100㎡做到了三房,公共区域一大部分面积处于家庭交通密集区,所以使用率比较低。 过度分隔产生的结果是每个功能空间的体感略显“拥挤”,僵化的公共空间也不利于家人交流互动。 我第一次踏足装修前的房子,发现屋内的“柜子”真不少,它们分散在各个房间,收纳体验不甚友好。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分析居住场景,提炼出来的这些关键词就成为设计的支撑:二人世界、养猫、聚会、烹饪、工作室、健身、懒人家务…… 最大的变化是拆掉一间卧室,二人世界不需要那么多房间,即便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父母就住在一碗汤的距离,预留一间房足矣。
原来的空间给人印象处处是“门”,布局改变后“门”消失了。 平时家里常有朋友来访,大龙自己也有居家办公的需求,开阔灵动的公共空间极为重要。 利用承重墙的位置建了两座“岛”,整个空间的精神面貌由此改变,在双岛间环游,家似有无限大,充满趣味。
改变厕所门的位置,不仅缩短了如厕动线,在疫情爆发后更是体现出了它的绝对优势:进家门第一时间洗手。这种体验几乎得到了每位到访者的称赞,大家都夸这条动线太有预见性。
黄色区域均为收纳空间。全屋的收纳经过系统规划,既有为杂物准备的独立储物间,也有按照每个区域的场景布局的相应收纳空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套服务于“懒人”的收纳体系。
玄关
6年前的玄关动线和收纳规划,放到现在来评估仍然是优秀的(作为参与者有点自卖自夸了,但确实内心小傲娇)。 左右各一条动线,把进出家门产生的动作一一进行了功能上的匹配。
玄关,6年前 VS 6年后。 这张6年前拍摄的玄关照与现在并无二致:随手挂包、脱衣换鞋、照镜,每个进出家门的动作都有功能上的回应,水泥墙背后就是卫生间的洗手台。 6年后在玄关增加了一台小推车,收纳消防用品、购物袋、雨伞等。
换鞋凳对面是一组玄关杂物柜,上柜收纳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中间随手置物,下柜收纳访客拖鞋、鞋套等。柜内分门别类,门板也进行了再利用。
玄关杂物柜背后藏着储物间,对面则是利用承重墙构建的由鞋柜和过渡衣柜组成的“收纳岛”。这座“岛”的存在,也为公共区域创建出了一条大洄游动线。 1㎡储物间,有着不可小觑的容量。日用囤货、有纪念意义的低频物品、各类工具、折叠梯、户外用品、男女主人喜欢的包们……都收纳于此。为了最大效率利用有限空间,6年前就用了宜家的艾格特墙面系统(这个系列已经被宜家下线,现在替代品是博阿克塞系统)。 这个储物间认真诠释了什么叫榨干每一寸空间。 塞得满满当当不叫收纳,摆得跟卖场一样整齐也不一定就是好的收纳,在我们的懒人收纳标准里,收纳要做到“三个易”:易看到、易拿到、易放回。
储物间对面的“收纳岛”,在秋冬季节尤其让到访者羡慕,足够容量的鞋柜和过渡衣专门区,会让回家的情绪都分外笃定。 60厘米深度的鞋柜怎么用?里面一层+外面一层,妥妥放下72双鞋,旋转鞋架让每个角度都满足“收纳三个易”,甚至门板都进行了收纳开发。 鞋柜旁边就是过渡衣帽配饰收纳区,长衣、短衣、帽子、围巾……应收尽收。
客厅
原始户型,客厅像是一条通道,难以留住过客;而现在,由玄关柜构建出来的环岛空间,联通了两个区域,让每个进入大龙家的人都会有一种“哇哦”的惊叹。 朝西位置作为工作室和书房存在,朝南位置则作为休闲娱乐区,围绕着玄关这座“收纳岛”,两个区域在开放和独立之间获得了巧妙的平衡。
工作室和书房,6年前 VS 6年后。 朝西位置,既是家庭书房,也是大龙的工作室。 右侧整块绿色既是多功能房间的移门,也是书写板,用的是厨房灶台墙面相同的玻璃。 有的家庭喜欢书房封闭独立,对于大龙夫妻来说,他们并不希望独自关在某处空间里,更愿意创建家人交流互动的环境。
工作室和书房,6年前 VS 6年后。把6年前和6年后的照片放在一起,能够明显看到岁月留痕,6年后的家更丰满更具韵味。
这张工作桌是大龙亲自设计并在木工工作室亲手打造,前前后后花了3个月时间,实际藏着不少功能,比如整张桌子可移动;能够收纳插线板、打印机、文具等等。 谁能想到,当年设计这张桌子的首要动机是为了匹配一张宜家980块钱的折叠餐桌——大龙夫妻从第一个小家搬过来的旧物件。 餐桌展开后可以与书桌拼接在一块,完美创建多人聚餐场景。
书架最底层直接落地,用带轮木盒拉出,不必蹲着翻找物品。这样内部空间的清洁也更为方便,吸尘器直接推进去即可,懒人家务设计思维贯穿家的角角落落。 当年设计这个结构,安装柜体的师傅说他第一次见到,实践证明,这种柜体的设计好用也适合懒人,后来我们也把这样的设计创新带到了许多同样有点懒的客户家里。
家里唯一的跳跃色块就是这抹星空蓝,在有它出现的位置,都从墙体里挖出来一处“壁龛”,整个空间更显深邃。 如今书房处的壁龛已经成为音乐角。
休闲区,6年前 VS 6年后 从这个角度能够看出休闲区和书房的关系,中间白色“收纳岛”是两处空间的“桥梁”。 作为休闲区,它的功能是不被定义的,疫情居家的两个月,大龙夫妻曾把床垫挪过来就地入眠。 由于收纳需求考虑充分,休闲区六年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看起来简单的空间,友好细节要居住在其中的人才能体悟。 面向休闲区的白色收纳柜,中间特意留了一处开放台面,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留出随手置物的平台,实际还有一重功能就是视线交流:坐在沙发上的人跟正在书桌前工作的人能够彼此看见。不经意的“豁口”让两个区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我们在设计“家”的时候,非常在意空间是否能够为居住者创造彼此间的联动。
猫主子也有专属休闲区,与电视背景墙面的星空蓝壁龛心照不宣地呼应。
休闲区与阳台之间,用折叠移门实现两个区域可分可合。 水磨石地面通铺全屋活动区域,不仅视觉上更具空间延伸感,也方便扫地机器人工作。
玄关“收纳岛“也可以成为”幕布“,户外整理箱+短焦投影仪随时开启家庭影院模式。
厨房
厨房由三个区域构成:操作区、冰箱、咖啡水吧。 从现在格局和原始平面对比可以看到,改变卫生间开门位置后,整个厨房的有效空间扩大了近一倍。 男女主人尽管工作繁忙 ,但在做饭这件事上始终抱持着盎然的兴致,厨房规划的重点就落在了:一.什么都要有(功能、颜值、收纳);二.收拾要简单(家电要趁手、材料易清理)。
厨房操作区域U型布局,从左到右按照烹饪动线排布:冰箱拿出食材整理—在水槽里清洗—充足台面进行切配—烹饪—出锅。 是不是完全看不出厨房被重度使用6年的痕迹?其实跟厨房的用材是由一定关系的,灶台后的绿色墙面是一整块玻璃,油污用湿布轻轻一擦就干净。 大龙夫妻并不追求台面空无一物,我们在这个厨房的设计上首要遵循的是舒适原则:高低台面、墙面收纳,一切都是为了用得趁手。十足的烟火气,让走进来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下厨的冲动。 6年前,厨房设备全部买到白色并不容易,但是,执着的设计师做到了,他在品牌上做了妥协,成功凑齐白色系:地暖锅炉、水槽、微波炉、洗碗机、蒸烤箱、油烟机……实际使用证明,品牌并不影响功能,这些设备都用得很不错。
1㎡咖啡角,每一寸都是务实小心机。 咖啡吧虽小,设计心思并不少。整个吧台做成了双面柜,咖啡操作侧,一组抽屉+移动小推车。抽屉里主要收纳茶包、保健品、家庭常用药品等。 完全可移出的小推车,是对有限咖啡吧台面的补充。 咖啡吧另一侧是一组开门柜。作为零食囤货区,为了一眼看到柜子里都有什么,用透明收纳盒分类收纳。
卫生间
卫生间位于玄关进门右侧,尽管只有夫妻二人居住,但功能上还是进行了全分离。 在家里,洗手频次要远远高于如厕,把台盆安置在开放区域,从多个方向都能过来洗手,用起来极为顺手,在疫情期间更是提高了进门即洗手的便利度。 卫生间的收纳其实是有难度的,东西杂且不规则,各种充电设备日益增多。幸好6年前我们有先见之明,除了镜柜、台面开放格、台盆下柜外,还在台盆下方留白,不仅妥当安置垃圾桶,还能容下一个移动收纳柜,作为面膜、护肤品小样专门收纳空间。 马桶间虽小,设计并不简单,要有现代设备(智能马桶盖),要方便打扫卫生(壁挂式马桶,无卫生死角),卷纸收纳要合理(前侧),还要有备用物品的收纳空间(后侧墙面收纳)。 马桶间背后是洗浴区,浴缸+淋浴合二为一,巧妙利用隔墙实现挡水,局部墙面采用玻璃砖,化解白砖的单调,也为马桶间引入少许自然光源。 使用6年后发现,只贴瓷砖的洗浴区,没有发霉的硅胶条、布满水渍的玻璃,卫生清洁轻轻松松。
卧室
卧室,6年前 VS 6年后。 原始房型里唯一没有动的空间就是主卧。对于睡眠质量一般的人,睡眠空间的干扰信息越少越好,我们在卧室的规划上做的就是减法。
大龙家的衣物收纳系统基于全屋的动线整体规划。主卧两组衣柜一人一组,界限清晰,只收纳贴身衣物;斗柜主要收纳内衣、T恤和小配饰。 当季外套收纳在玄关过渡衣柜里;换季衣物和被子则收纳在多功能房间。
户外整理箱+短焦投影仪,卧室大白墙变成大屏幕,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看大片。
书房
家庭人口结构可能存在变化,空间要做哪些准备呢?我们的答案往往是:留出简单改造的可能,基于当前的生活好好使用。 在大龙家,我们也是这样实践的。这间预留出来的卧室并没有立刻添置床、衣柜等等,而是让它成为了一间功能丰富的房间。 刚入住时,它是大龙夫妻的健身房。
疫情三年,夫妻二人都有居家工作的需求,辟出黄金区域改造成女主人专属办公位,与书房隔着一道移门,在家办公的夫妻俩可近可远。 沿着墙垛用宜家墙面系统搭建的储物空间,用于收纳夫妻俩的换季衣物和被子,因为用了防尘罩和统一颜色的收纳箱,即便没有门和帘子,视觉上也是清爽的。
问答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你最庆幸,这次装修做的哪个决定?
我本身是收纳设计师,分享的这个案例是我工作搭档盐大龙的家,他原本是建筑师,后来转到了室内设计。 6年前,大龙邀请我参与他新家设计时,我们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组成一个团队,当时只是当成一次可能撞出火花的合作,【室内设计+收纳设计】也许能够给居住设计带去更深入的服务体验,这个案例在当年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经过6年的居住体验,我们发现这个尝试很成功,一个耐用耐看的家,一定是有功能作为底层支撑的。 虽然是6年前的案例,现在拿出来仍然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要说哪个决定最庆幸,可能就是打破常规吧。
家里有哪些地方是你感到不满意,需要改进的?
住了6年,还没有发现特别不满意的地方
家里有哪些单品特别想推荐给大家?
玻璃板厨房墙面、短焦投影仪、吊轨移门、宜家博阿克塞系统等等挺多的,可以在完整案例里看提到的产品
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装修心得或教训想跟大家分享?
我和大龙探讨,为什么他家过了6年还这么耐看,也不显旧。他说,一是因为我们做了整体收纳规划,为生活提供了充足的底层功能保障;二是装修用材扛造耐用,主要为水泥、水磨石、木材等,元素相对丰富,即便过了数年还跟最初没什么区别。 相反,如果追求极简,那么材质和工艺的要求都会更高,无论是造价、后期维护成本都会大幅上升,也会对使用者的生活方式有着更严格的约束。 家最美的时刻不应该停留在装修好空无一物时的“设计师卖家秀”,它应该能够跟随居住者一起成长,装进生活的琐碎和烟火气,在磨合中住出独一无二的“居住者买家秀”。
创建于  01.20
声明:本页所有文字与图片禁止以非好好住旗下之产品形态转载或发布
相关推荐